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省内新闻
 
同住柴达木,共奔小康路
来源:http://xxgk.qh.gov.cn    时间:2018年07月11日    

  一个承诺,事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一份责任,让领导干部的心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发“倡议书”、立“军令状”、签“承诺书”、表“决心书”,从上到下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扛起第一民生工程的大旗。

  一场战役,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以及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海西60万各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贫困落后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承诺压实责任,攻坚需要担当。在贫困县摘帽的攻坚阶段,在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海西州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贫困群众增收为中心,不断创新脱贫攻坚思路,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模式,着力寻求脱贫攻坚与小康建设有效结合的新途径。

  谈成绩,我们倍感振奋

  全州8个地区全部达到了省定摘帽、退出、脱贫的要求,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

  海西州举全州之力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脱贫攻坚成绩单,成为我省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的鲜活注脚。

  一系列部署会议相继召开,一系列政策方案相继落实,一系列民生工程相继推进,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脱贫难题得到解决。

  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养老参保率达100%,全州农牧民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辍学现象,“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

  在持续推行“1+8+10+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边缘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制定出台《海西州脱贫清零成果2017年巩固提升工作方案》,为防止已脱贫群众返贫奠定了基础;

  ……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深入开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着重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开辟多元增收渠道,织密筑牢返贫‘防火墙’,构建‘普惠+特惠’扶贫新格局,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980元,全县480户1241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六个标准,25个贫困村全部达到六个退出标准,全县达到贫困县摘帽六个标准。”回顾2017年工作时,天峻县县长杨有智如是说。

  一域可瞻全局。

  2016年至2017年,是海西州扶贫开发工作脱贫攻坚阶段。

  责任体系全面建立——州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年内实现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决议》,调动全部力量打攻坚战,明晰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脱贫机制规范运行——针对制约脱贫攻坚的老年人养老、残疾人托养、贫困学生教育助学等突出问题,制定出台了3个配套办法,率先在全省开展“养老扶贫”工作;在全省率先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边缘户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构建“1+8+10+3”的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机制。

  监督保障推行有力——州委大督查五人小组和市县督察委员会切实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函询、督办、询问、约谈,确保了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帮扶合力凝聚形成——统筹实施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驻村帮扶“四大社会扶贫”工程,构建了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扶贫责任链、任务链。

  资金投入前所未有——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大扶贫”举措,全州共投入扶贫资金22.93亿元,创历史新高。

  脱贫产业全面覆盖——全州所有行政村每村投入资金21.75万元至50万元,率先在全省实现所有行政村产业发展资金全覆盖,专项用于村级产业发展,分类施策形成村级集体经济。

  忆往昔,我们深知不易

  2017年10月30日,省政府向社会公布都兰县脱贫摘帽,都兰县成为海西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都兰县夏日哈镇夏塔拉村的芦光明曾经是村上的贫困户。相比以前靠天吃饭的日子,如今的他觉得日子“有了奔头”。

  “现在地里全部换种枸杞,500多株枸杞苗也是联村的扶贫单位帮扶的,地里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我又用县上的贴息贷款买了辆农用车跑运输,而且两个孩子学费全免。”

  这样的故事在海西州每天都在发生,这份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面对脱贫攻坚的重担,海西人既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空前繁重的任务和艰巨的挑战。

  全州所辖8个市、县、行委均属四省藏区连片贫困县;脱贫村119个;建档立卡脱贫户3640户11510人。2017年度省定摘帽贫困县4个,退出贫困村58个,脱贫贫困人口435户1218人。

  在时空的坐标上,海西州的扶贫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一方面,顶层专题部署推动,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切实增强责任落实的坚定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规范管理督查及时,多方统筹合力攻坚,切实加强工作管理的针对性和自觉性。

  于是,我们看到,州委常委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15次专题安排脱贫攻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州委州政府就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继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会议,进行专项部署;

  于是,我们看到,通过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大扶贫”举措,全州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2.69亿元;落实金融扶贫贷款资金71.65亿元,使用36.21亿元;

  于是,我们看到,为及时准确掌握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州委、州政府多次专题部署,组建州级督察组赴各地现场办公、推进工作,面对面交任务,点对点补短板,事对事抓落实。

  关键时期呼唤关键担当,关键时刻要有关键作为。

  凝聚合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法宝。统筹实施企业扶贫、定点扶贫、对口扶贫、驻村帮扶“四大社会扶贫”工程,加强各部门、各帮扶单位的联系和协调,构建了纵横交错、层层联系、环环相扣的扶贫责任链、任务链,初步形成了“大扶贫”工作格局。

  因地制宜,是走好脱贫攻坚道路的基础。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将扶贫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作为根本,从“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的脱贫攻坚路子,到“市县有产业园+村村有产业+户户均参与+人人齐增收”的有效模式,加快全州脱贫攻坚进程。

  开拓创新,是搞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积极总结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推行“老年人养老、残疾人托养、贫困学生教育助学”三个配套办法,探索“脱贫保”困难群众全面覆盖和提高报付比例的有效方式,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和财政绩效考评机制。

  开新局,我们一往无前

  今天,海西大地贫困落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这片土地上,更是开创了一条具有海西特色的创新扶贫之路。

  但在这个关键时期,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落后、贫困分布不均匀、因病因残致贫比例高等客观因素仍然是海西脱贫攻坚工作的症结所在。

  今年,站在脱贫工作的新起点上,海西州如何续写新篇章,万众瞩目。

  对此,海西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基本服务保障措施、全力构建‘大医疗保障’格局、健全完善城镇贫困人口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农牧民户籍改革工作、加快建设农牧区大数据平台、加速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进程。”

  回首过往,成就令人倍加自信。展望未来,作为全省率先脱贫的领先者,海西人接下来的脱贫攻坚答卷一定更加出彩。(咸文静)